第(2/3)页 “行吧行吧。”唐赛儿也懒得和她争论了。 看她这么敷衍,小让娜只好吐了吐舌头,躲到一边去了。 唐赛儿经常觉得自己出身很低,眼界也不行,所以才这么一路吃亏。但在经历过欧洲生活、从小就在法国乡村长大的小让娜看来,唐赛儿的团队,已经非常豪华了。 在中原,“战略眼光”并不是那么奢侈的东西。只要想造反,就总能找到落魄儒生、行医道士或者游方和尚,给你讲解天下大势。别管成不成,至少都能绉两句,告诉你一些大道理。 但是在欧洲,这种大道理,都是很稀缺的。村里人决定造反,要是没有个懂行的人带着,怕是连往哪走都不知道……这都不是比喻,是当年栋雷米村的实际情况。要不然村姑让娜有个舅舅是当地神父,他们确实连巴黎在东边还是西边都不清楚…… 这种事情,一下也说不明白。而那边,唐赛儿还在沉迷干活,也不理她。 正在这时,又有斥候策马跑过来,给唐赛儿汇报情况。 “敌人还有两刻钟就到了。”她听完,对众人喊道:“就布置到这儿了!有多少用多少吧。都休息下,准备迎敌!” 说完,她让人把头领们都叫过来,最后开个会。自己先到旁边坐下,拿起水壶,喝了起来。不多时,就有几人先赶了过来。 “敌人跑的也不慢啊。”小让娜在旁边盘算了下,说道:“我本来觉得,还得再过一会儿呢。” “看来之前的办法还是有用的。”唐赛儿说:“不过他们这么着急,也不怕吃亏。这个时候,谁更着急,就越会陷于被动啊。” “您着急也是可以理解的。不过战争本来就有点违背人的本性,所以才有慈不掌兵一说吧。”黎利说道:“指挥的时候,不止是对属下士兵和己方民众,哪怕对于那些自己在乎的事情,也要一视同仁地理智,不能过于慈悲。仔细想想,还是挺折磨人的。” “但克制自己的情绪,保持理性,是对一个战场指挥官的基本要求。不是意志非常坚定的人物,恐怕是做不好的啊。” “也不知道那个格莱跑哪去了。要是没跑丢,还能找到,可以让文奎把他也拉进伙。”唐赛儿点点头,思忖了下,对旁边的人说道:“刚才提醒我的那些话,现在看确实很有用。这人别的不说,抓形势,见缝插针的能力,倒是很强。和人提建议的时候,也挺会说话的。” “会说话也是善于看形势的一种表现吧。”马丁队长评价道:“毕竟是草原部落,要是没这个本事,可能也活不到现在了……” “他们的老窝出事了,为什么不能急?”小让娜反而更关心战场上的事情。 “急是正常的,但指挥官必须克制住这种情绪。就像黎叔刚才说的那样。”唐赛儿说:“敌人现在做的,属于最差的选择了。” “这会儿,他们已经攻击了一个下午,还没有取得突破,士兵必定已经困乏了。这种情况下,紧急撤出,再赶往下一个战场,无论是军队的组织,还是整体的士气,肯定都会下降得厉害。” 第(2/3)页